12月13日-15日,由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分會、我校共同主辦,我校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承辦的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分會2019年年會在學術會堂舉行。海內外及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的20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
14日上午舉行開幕式,由可靠性分會理事長王金亭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長孫國輝教授在致辭中介紹了中央財經大學的基本情況及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特色和優勢,希望通過此次會議建立起聯系各個院校與專家學者之間的橋梁。
中國運籌學會胡曉東理事長在致辭中指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運籌學界人才輩出、碩果累累,這與幾代運籌學人的勇于創新、辛勤耕耘分不開。希望可靠性分會的同仁傳承運籌學老前輩的優良傳統、治學精神,為發展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為中國的科技事業和民族復興共同鉆研、勇于創新,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
孫國輝、胡曉東致辭,王金亭主持
特邀嘉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一處項目主任霍紅介紹了國家自然基金委管理科學部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資助情況。
主題報告環節,韓國科學院院士Dong Ho Park教授作“Repair-replacement maintenance approach for deteriorating repairable system”主題報告。報告關注可靠性-維修性領域前沿問題,回顧了二維維修-更換維護策略,討論了最佳維護策略,并基于維修更換維護方案對若干相關變量的優化進行了探討以研究此類優化對維護期間的維護成本的影響。
香港城市大學謝旻教授以“系統的一些歷史記錄和啟示”為題作主旨演講。他探討了可靠性研究中的降級模型、數據驅動方法、智能系統以及組合硬件和軟件系統,他認為,可靠性研究是跨學科領域,復雜系統的設計、運行和管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北京理工大學崔利榮教授作“Shocks models with damage effect evolutions following Markov processes”主題演講,提出了三種具有馬爾可夫過程的損傷效應演化的沖擊模型類型,進一步探討了系統可靠性公式及其壽命的均值和方差,研究了三種沖擊模型的特殊情況。
美國得州南方大學李偉教授以“如何建立一個靈活而跨學科的研究中心”為題作主旨演講,分享了自己建立和維護彈性且跨學科研究中心的經驗,包括如何確立研究中心以及研究學科組合適的邏輯模型、對學生教育和培訓產生的影響、如何維護和評估研究中新的項目等。
日本愛知工業大學Toshio Nakagawa教授作“Replacement problems on reliability: Past, present and the future”主題報告。Toshio Nakagawa教授總結了自己對可靠性維修理論的研究成果,認為新的更換策略可以應用于更多隨機和復雜的系統、計算機和信息系統、新的管理模型以及新的可靠性理論。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左明健教授對“PHM和可靠性保證的機器學習方法”進行了系統介紹,詳細介紹了用于故障檢測、故障評估、故障診斷以及對工業機械有用的機器學習方法。
臺灣新竹交通大學Yi-Kuei Lin教授以“隨機計算機網絡的系統可靠性評估”為題作主旨演講。為了評估計算機網絡的系統可靠性,Yi-Kuei Lin教授對基于時間的隨機流網絡(TBSFN)進行建模,介紹了備用路由的系統可靠性。
波蘭盧布林工業大學Dariusz Mazurkiewicz教授作“Smart reliability in a sustainable environment”主旨發言。他認為,正在進行的技術革命已經確定了對由系統收集的大型據集進行適當和有效分析的必要性,這需要足夠的數據分析技術和數學模型來進行故障預測,最終決策需要包括多個來源的數據集成。
![]()
青年學者論壇中,與會青年學者結合實際問題,就相關理論如何與當前智能制造、智能維護、可靠性維修性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曹晉華先生學術報告專場,曹晉華先生多年教書育人的優秀學生、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吳燕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胡慶培、安徽建筑大學劉斌等作學術報告。
15日下午舉行青年學者論壇和研究生報告專場。經專家分組評審, 6位研究生獲得優秀論文。我校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林杰《基于蟻群算法的關聯基礎設施網絡修復聯合優化》獲獎。
本次年會的舉辦促進了可靠性分會學術交流,提高了我國可靠性學者學術水平和學術影響力,為國內學者搭建了交流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