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六屆全國機械工業可靠性技術應用交流大會廣州開幕
12月1日,以“智能升級、質量提升、可靠發展”為主題的“2021年第六屆全國機械工業可靠性技術應用交流大會暨華南(廣州)智能裝備大會及裝備數字化展覽會”在廣州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主辦,廣東省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廣東省科學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廣東省振動工程學會等單位承辦。
檢驗檢測、大數據、知識庫、金融等集群生態合作伙伴授牌儀式。信息時報記者 黃熙燈 攝
據了解,本次大會為期兩天,內容包括可靠性技術應用交流大會和智能裝備大會2場大會,裝備可靠發展和質量提升論壇和裝備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論壇之工業互聯網和數據采集、工業云平臺和數據安全3場技術分論壇,以及裝備數字化展覽會和現場觀摩各一個。
大會上,廣州市、深圳市、佛山市、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以及促進機構、業務機構代表、集群企業代表共同發出“協同培育世界級智能裝備產業集群”的倡議。同時,會上舉行了檢驗檢測、大數據、知識庫、金融等集群生態合作伙伴授牌儀式;同期召開了“廣東省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四市推進工作會議”,研究討論產業集群培育推進相關工作。
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是全國規模最大、品類最多、產業鏈最完整的智能裝備集聚區域,涵蓋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精密儀器設備、激光與增材制造等廣東省“雙十”產業集群,支撐著廣東省14萬億元工業生產體系,促進發展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下的基礎核心產業。
“協同培育世界級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倡議現場。信息時報記者 黃熙燈 攝
此外,本次大會聚焦裝備可靠性、裝備數字化兩大重點,著重關注裝備的智能化數字化升級、質量品牌提升、高可靠性發展,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廣東省科學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等相關行業專家進行多個技術應用專題演講。
廣東省智能制造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羅良傳告訴記者,10年前,在多物理場景中,不少中國制造的機械平均只能無故障運行4000個小時,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此后他們團隊與昊志機電智能工廠合作,通過重構合理的硬件分布空間,減少各個元件之間的干擾,成功將機械無故障運營時間提升至8000~9000小時,穩定性能翻倍,企業也成功被評為專精特新企業。
【來源:信息時報】 電聯即刪